高风亮节的邓文铿

2017年03月27日   

格氏栲林数里外有个古老的村庄叫眉山,全村都姓邓。明朝时村里出了个名人叫邓文铿,为明洪武十八年乙丑科进士,先后官任广东茂名知县、刑部主事、武昌知府、苑马寿卿、都察金都御史等。他一生为官清正、不循私情,宣德元年告老还乡后,一直过着清贫、俭朴的生活,深得栲林周边一带人们的爱戴和赞赏。而有关邓文铿的许多故事、传说,几百年来更是在当地热传不疲。

怒打“土地公”

邓文铿为人正直、为官清廉,但儿时却非常顽皮,且个性很强。有一天,在私塾学堂里,邻座同学的文房四宝不见了,认定是邓文铿偷的。邓文铿问心无愧,两人吵着吵着就打起来了。教书先生闻讯赶来,询问之后,见那个同学一口咬定是邓文铿偷的,就不分青红皂白,拿起戒尺狠狠地抽打邓文铿手心,并责令他赔偿。

邓文铿实在不服气,心想:没拿就没拿,为什么一口咬定是我偷的?为表明心中无愧,他跑到土地庙里去祈求:“请土地公公主持公道,我邓文铿到底有没有拿别人的文房四宝?”说完恭恭敬敬地卜上一卦,谁知卜出来的卦象显示是他拿了,连连三卦均是如此。这下子邓文铿生气了:“人人都说土地公最灵、最公道,可今天我明明没有拿别人的东西,你却和他们一鼻孔出气,你的神灵在哪里?你主持的是什么公道?”说着就把土地公从神龛中踢了下来,用石头、土块狠命的砸,又找来几根树枝,在土地公身上拼命的抽。完了还不消气,又取出毛笔,在土地公的背后写上:无用的东西,将你赶出一千八百里,不准在此食人间烟火。

后来,那个学生的文房四宝找到了,此事也就不了了之。直至邓文铿中了进士,乡人才觉得一方保护神——土地公,也并非公正可信,遂将其庙宇拆除,不再供奉。至今,眉山一带的村口、路边,仍然没有设立土地公的神龛,而邓文铿少时怒打土地公的事也成为佳话,世代流传

箱子装石头

古时一般人们的箱子都是装衣物、书籍或金银财宝的,为何邓文铿的箱子却用来装石头呢?到底是怎么回事?这是邓文铿告老还乡时的一个故事。
话说邓文铿,在朝廷为官时清正廉洁,刚正不阿,当时皇亲国戚有贪污受贿者,其他人都不敢吭声,只有他敢于检举揭发,最终将犯法者绳之以法,因此得罪了不少人。

1642 年,邓文铿告老还乡,离开京都时带了几个大木箱。于是,那些与其有过节的庸官权贵,都认为他趁退休还乡之际,把在任时所得的大量金银财宝运回老家。他们觉得大有把柄可抓,于是向朝廷告发。皇帝一听此事大怒,立即派人拦截,亲自监督查验。结果箱子里装的除了些书籍和破旧衣服外,就是一堆砖块石头。十分纳闷,皇帝问其用意何在?邓文铿回答说:身为朝廷重臣,如果两手空空告老返乡,有损朝廷颜面,只得用此办法。皇帝听后十分感动,赞扬他为官清廉,令取银半箱褒奖,同时责成无事生非的诬履官员也出银半箱作为处罚。

箱银子带回故乡后,邓文铿全部用于村里的公益事业,而自己仍然过着清贫、俭朴的生活。他曾在诗中写道:茅屋青山隐者家,田园庐舍度年华。回头又是立秋历,触目俄看六月花。有客观梅研易象,何人丈节在龙沙。朝晴喜出黄棉袄,冷暖林泉亦可夸。宣德二年,邓文铿病故于家乡。

邓文铿一生爱竹,在告老还乡时特意带回一株竹子种在自己庭院的后山坡。如今,这株竹子已繁衍成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。后人为了纪念邓文铿,把这种象征着邓文铿高风亮节的四方小竹子命名为文铿竹